查看原文
其他

【每日时评】作品“注水”变身巨著,“大家写小书”不香了?

蹦跶 我爱学申论 2022-04-24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


01

前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受,以前图书馆陈列的都是比较薄的书本,没有花里胡哨的封面,翻阅一下会发现文章短小精悍,短短数万字,却带给我们极大地收获,然而现在,封面越来越华丽,图书越来越厚,翻阅一下却发现索然无味。以前的“大家小书”现在越来越少见,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呢?让我们阅读今天的文章来寻找答案吧。

作品“注水”变身巨著,“大家写小书”不香了?

图书市场上华丽花哨的“大部头”越来越多,小开本尤其是名家大家撰写的“小书”越来越少,有媒体调查一番后发出这样的感慨:曾经盛行的“大家小书”怎么不在了?

开门见山提出核心观点:“大家小书”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华丽的“大部头”。

 

何谓“大家小书”?袁行霈先生在北京出版社推出的同名丛书序言中,曾作出这样的解释:“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小小的册子,往往不过数万字,却深入浅出、明白晓畅,浓缩着名家大家的精深学问。这样的书“小而可贵”,“营养价值”很高,能够让普通读者在短时间内密集汲取精华,也容易消化领会。《乡土中国》透视传统秩序,《诗词格律概要》普及平仄韵律,《谈美书简》提升美学素养,一本本“精瘦”的小书其貌不扬,精神内容相当丰厚,可以说都是“朴素的经典”。

分论点:大家小书定义:作者是大家,给大家看。特点:字数少却内涵丰富。

 

然而,近些年,“大家小书”在市场上似乎难以寻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巨著”或“水书”:页码是厚了、重量也沉了、价格上去了,能量密度却不高。究其原因,还是“利”字当头的资本逻辑主导了图书市场。不少出版社为了在“一锤子买卖”中追求“高码洋”,在精美装帧上做文章,以图书厚度论分量,随着此风愈演愈烈,市场渐有“劣币驱逐良币”之势。这些年,虽然也有一些文化人身体力行“提倡小书”,但效果不彰。比如,同样是历史类图书,摆在书架显眼位置的,是不知何人所编、全无一段原文的40万字《史记故事》,而史学家顾颉刚不足10万字的经典著作《中国史学入门》,却悄然立于一角。

分论点:现状:市场上“巨著”、“水书”繁多,究其原因所在,商家追逐利益为先。

说理论证:通过对比同样是历史类图书,厚页码作者不明的书放在显眼位置,史学大家顾颉刚著作置于不起眼的地方来说明图书市场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学习小贴士:“劣币驱逐良币”: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是指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或银子(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由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财政大臣格雷欣提出,也称"格雷欣现象"(Gresham's Law)。

此定律不仅可以运用于经济学,也可以运用在申论考试中。例如材料中出现商家以次充好压价售卖现象,最终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又比如潜规则现象,黄牛卖高价票都会导致此类现象等,需要灵活运用。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向来被认为是涵养国民精神、传承民族文脉的重要路径,不能全然受制于市场逻辑。扭转不良风气,为大众提供优质精神食粮,还需要更系统的规划和更有力的推动。回望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国家高度重视出版“工农通俗读物”,在国家大力倡导之下,学界、出版界掀起了编写“大家小书”的热潮,华罗庚、吴晗、李四光等老一辈名家大家参与撰写,对提高人民群众的知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1961年面世的《十万个为什么》,60年间不断丰富修订,已出版6次,被誉为“共和国明天的一块科学基石”。“豪华作者群”笔下的一册册“小书”,为国人带来精神启蒙、为民族传播文化火种,这样的价值又岂是金钱所能衡量的?

分论点:阅读具有涵养国民精神、传承民族文脉的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具体对策:国家倡导,老一辈名家参与撰写。

说理论证:通过描写“小书”具有为国人带来精神启蒙、为民族传播文化火种的意义来再次论证“大家小书”的重要性。

 

如今,我们早已告别“文盲时代”,但对“大家小书”的需求并未减少。事实上,置身信息爆炸的时代,“书荒”变成了“书海”,大家的阅读时间日趋紧张,选择好书的难度日渐增加,体量较小的权威“小书”反而更符合大众的阅读需求。2020年,我国有196万种书没有卖出1000册,这足以证明,胡拼乱凑的作品或“大部头”只是表面热闹而已,优质作品依然稀缺。以“政府之手”推动“大家小书”的编写,延续面向大众写好书的传统,激活文化人肩负的文化使命,才能形成写好书、出好书、读好书的良性循环,让读书这颗种子普及思想文化,慢慢把“殿堂”变为“日常”。

结尾:通过再次强调“大家小书”的重要作用以及倡导文化人写“小书”来结束全文。

 

借助导图梳理思路:

 

推荐语:

本文是一篇文人写作话题的文章,文人写作是为了传播文化,习总书记非常重视文化传播,先来积累一下习总书记关于创作的经典表述吧:①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通过本文,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对于文人写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坚持“大家小书”,用数万字来浓缩精深学问,拒绝拼凑的“巨著”、“水书”。





扫描关注我们


微博:我爱学申论

微信:我爱学申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